通過調整飼料中的粗纖維含量水平,可以達到調整體況的目的。
(1)傳統(tǒng)調整體況方法的不足之處:通過“肥餓瘦撐”的方法調整毛皮動物的體況,由于動物具有饑餓感而引起自咬、咬毛的增多;而且由于饑餓階段,由于營養(yǎng)物質的缺少,導致正在發(fā)育的精、卵細胞形成“饑餓痕“(就像一棵正在迅速生長的小樹,纏上了一根細細的鐵絲一樣,最后圍著鐵絲上下形成兩個不連貫的突起,而中間的嚴重凹陷部分就稱為饑餓痕),最終導致妊娠期的胚胎和哺乳的幼獸體質較弱,當遇到突然刺激(如寒冷、饑餓、踩壓、打斗、驚嚇等)因素時,易引起死亡或損傷。
(2)由肥調瘦法
往我們自家配制的飼料中添加粗纖維含量相對較多的麥麩、煮熟的白菜幫子、苜蓿草粉、花生秧、紅薯秧、細米糠等飼料原料。由于這些原料中含有比我們以往同時期飼料中的粗纖維多,這些粗纖維吃進毛皮動物的消化道后,由于體積不斷膨大,讓動物有飽感,不僅不能為毛皮動物提供營養(yǎng)成分,而且,還要消耗體內的能量。因此,過肥的毛皮動物就會越吃越瘦。但由于其中又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和能量物質,因此,這些原料加入后,肥的動物不會太瘦,而瘦的動物還會逐漸的向較好體況方向發(fā)展。
對于個別時間緊迫的個體,可以通過單獨添加混有干凈小段玉米秸桿、麥桿等和煮熟的玉米面(將干凈的玉米秸桿、麥桿等鍘成小段,與玉米混合后粉碎,單獨存放備用)給種獸食用,讓其體況逐漸的降下來。
(3)由瘦調肥法
對于,個別臨配種之前,體況還比較瘦,又時間緊迫的個體,我們可以通過單獨添加含有油脂(毛皮動物油、豆油、玉米油、花生油等)豐富的飼料原料,也能在很短的時間讓比較瘦的個體的體況逐漸的“變”肥。
|